第20集:蒋介石命令沈醉暗杀杨杰
因杨杰曾扬言蒋介石必败、共产党必胜的言论,他在蒋介石的眼中成为了心腹大患。尽管中共对杨杰的个人安危非常重视与关心,但其身为西南策反工作的关键人物,杨杰深知一旦走了,前期的努力将付诸东流。为此,他恳请中共中央暂时按兵不动,集中力量加强对四川刘文辉的策反。
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时刻,蒋介石的反应也急速而狠厉。一道命令发出,他指示沈醉去刺杀杨杰。沈醉与杨杰的家庭关系甚好,面对这个命令,他内心充满了矛盾与挣扎。沈醉十分清楚,如果他违抗蒋介石的命令,后果将会十分严重,特别是毛人凤对他们已经心怀芥蒂。
经过深思熟虑,沈醉决定等待良机。他计划在第二天早上杨杰去茶馆的时候出手。然而,他的内心对即将发生的事却充满了沉重的负罪感。对他而言,这不仅仅是完成一次刺杀任务,更多的是背叛友情的残酷抉择。
与此同时,刘少奇从苏联返回,特意向毛泽东转达了斯大林对新中国的友好态度及相关建议。毛泽东考虑到全国各条战线战况上的一片大好,加上刘少奇此行在政治、军事和外交方面的重大成功,决定将新中国的成立时间提前到十月一日,这个决定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在西南,龙云和卢汉正谋划着在云南发起起义。毛泽东对此情势颇为关注,他深知必须加快建国的步伐来进一步稳固人民的支持与信心。就在此时,蒋介石发布了令人震惊的命令:要将重庆地区的所有兵工厂全部炸毁。李济深获悉此消息后,心中不免揣测蒋介石的真实意图,盲目拆除一座座兵工厂不仅会削弱其军力,更可能隐藏着其他的用心。
于是,李济深决定立即催促蔡廷锴,加强对杨杰策反工作的重视,同时也不忘确保自身的安全。国民党内部斗争愈演愈烈,让每个人都处于一个紧张的局面中。
就在这一天,沈醉依照命令准备行动,正欲下手,却被沈母及时阻止。沈母对于长子因权力而杀人表示强烈愤怒,痛斥他为了升官发财而不择手段。沈醉面对母亲愤慨的斥责,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决定和家庭的道德约束。
与此同时,杨杰在李济深等人的催促下,决定出逃香港以保全自己的性命。然而,沈醉因未能及时出手而导致使命失败,未能完成蒋介石的命令。
叶翔之在杨杰的家中进行秘密搜查,在一堆文件中找到了一本地址本,随后下令逐个排查与之相关的人,而此时杨杰已经漂泊在外,他的命运不再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北京,毛泽东与周恩来密切讨论,推动张治中向新疆的陶峙岳、包尔汉发去电报,秘密计划推动新疆的和平解放。虽然张治中与陶峙岳、包尔汉已有一段时间没有联系,但毛泽东信任他们的和平意向,张治中最终也爽快答应了这一行动。
与此同时,蒋介石则将目标锁定在绥远的孙兰峰、董其武部上。他迅速命令蒋经国加快争取对这两个地区的控制。而福建的前清海军统制萨镇冰在多方考量后,选择了支持共产党,并劝说陈绍宽参加即将召开的新政协会议。他深知,只有共产党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民族的富强。
宴会开始之前,毛泽东与司徒美堂进行亲切的闲聊。司徒美堂高兴地表示,中国的未来充满希望,便举杯祝酒,感慨自己一生的愿望终于得以实现,这番话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感动不已,或许正是这样的情感让他们更为团结。
宴会结束后,周恩来带着毛泽东查看所有代表的简历。其中,不乏像在香港遇害的杨杰将军这样的英雄人物。毛泽东强调,不能忘记那些为人民和国家牺牲的民主人士,提议将杨杰列为缺席代表以示怀念。
在阅览简历的过程中,毛泽东感慨说:“这绝不仅仅是个案,这些都是承载着历史与回忆的文本,这是一部包罗万象的天书。”而正是这些人,不同的出身和经历将会交织成新中国建设的多元化图景。
林伯渠在此期间亲自前往宋庆龄家中递送代表证,并替周恩来赠送给她一支精致的钢笔。接着,又给沈钧儒、何香凝等民主人士送去代表证,以确保各方力量集结,共同为新中国的成立贡献力量。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举行。这一盛会包括了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以及各人民团体的代表,总计662位代表参与。在会议上,所有代表胸前佩戴的政协会徽,象征着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工农联盟与各民主阶层的大团结精神。
会议期间,毛泽东亲自发表重要讲话,回顾中国传统文化与历史,强调中国人民是伟大的民族,他指出:“中国人从来都是伟大、勇敢、勤劳的民族,但近代却因外国帝国主义及本国反动政府的压迫而一度落伍。”他宣告:“我们团结起来,通过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推翻了中外压迫者,今天我们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随后,会议上85位来自民主党派及各界人士的代表相继发表讲话,他们各抒己见,畅谈建设新中国的宏伟蓝图。会议还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以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三部重要法案进行了深入讨论,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好了全面准备。
在六国饭店召开的宴会上,毛泽东与农民和学生代表们亲切交流。他们分享着对未来新中国的憧憬与希望。黄炎培将新中国比喻为一座大厦,称“中国共产党、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爱国人士”, 共同构成了大厦的支柱,而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则是其基石,顶上那飘动的新民主主义的大旗,描绘出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富强的愿景,象征着国家即将重生。
在这样一个历史时刻,新中国的气息已然弥漫在每一个角落,人民的希望与信念交织在一起,充盈着这个伟大时代。每一个人的努力都在为中国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历史的车轮正在向前滚动,令无数中华儿女期待着新的明天。